為準確了解疫情影響下我縣非公企業經濟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同時,掌握各級政府在穩經濟大盤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在非公企業落實情況,按照省市統計局《關于開展陜西省非公企業發展狀況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們選取了10家非公企業,利用兩天時間進行現場走訪調研,深入了解情況。現在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企業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企業抽選是根據《通知》要求,結合我縣非公企業的現狀,有代表性的抽取10戶非公企業:從企業登記注冊類型來看:1戶股份合作制,1戶其他聯營,8戶私營;從所屬行業看:2戶制造業,1戶建筑業,3戶批發和零售業,2戶住宿餐飲業,2戶其他服務業。從國家四部委企業劃型標準看:3戶中型企業,4戶小型企業,3戶微型企業。
二、企業經營情況
前三季度經營狀況較平穩,營業收入喜憂參半。2戶經營狀況良好,6戶平穩,2戶較差;1戶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2戶增長20%以內,3戶持平,2戶降低20%以內,2戶降低20%以上。疫情對市場需求影響較大,也導致生產成本上漲。
針對新冠疫情影響,中、省出臺關于企業生產經營租金減免政策后,8戶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租金基本持平,1戶企業有所增加、1戶有所減少。今年中央和地方關于減少及緩交稅金政策方面,有3戶減免幅度較大充分享受政策待遇,5戶企業有所減免且基本享受政策待遇,2戶沒有享受。企業現金流有2戶可以維持1個月,2戶可以維持1-3個月,1戶可以維持3-6個月,2戶可以維持6-12個月以上,3戶可以維持12個月以上。后續發展樂觀維持穩定狀態,2戶企業對后續發展比較樂觀,3戶謹慎樂觀,4戶維持現狀,1戶不清楚。
三、企業發展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存在主要困難和問題表現在:用工成本上升,技術落后、創新力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疫情影響下,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貶值,營銷成本上升,工人工資增加等是擠壓企業利潤的主要因素。
面對疫情對生產經營造成的困難,企業采取減少非核心業務,降低經營成本,開拓新經營模式和形態,技術升級改造,與上下游企業(或客戶)溝通協商,爭取理解和支持,收集并獲得政府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政策等應急自救措施。
四、企業用工和人才情況
招工情況:3戶不需要招工;1戶需招工,沒招到員工;4戶需招工,但只招到少部分;1戶企業需要招工,且已招滿;1戶企業裁減員工10%以上,1戶企業員工薪水上漲0-5%,2戶企業員工薪水上漲5%-10%,1戶員工薪水上漲10%以上,5戶企業員工薪水持平。
人才情況:10家企業中專業技術中級職稱人員占總員工比重5%以內的有9戶,5%-10%的有1戶。
五、企業管理和研發創新情況
企業管理和研發創新情況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所調研的10家企業中,有4戶企業聘請職業經理人或專業技術人員,4戶沒有聘請,但計劃聘請,2戶企業沒有聘請,近期無聘請計劃。從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主要途徑看,4戶是自行研發,2戶與其他企業合作,4戶無技術研發;從研發投入與上年同期相比來看,3戶企業有所增加,5戶企業基本持平,2戶企業有所減少。
六、企業政策落實及融資等情況
中央和地方關于鼓勵非公企業、中小微企業政策落實方面:10戶企業中有3戶企業認為全部落實,3戶企業認為較好,落實大部分,4戶企業認為一般,小部分落實。當地政府在激勵非公企業、中小微企業在轉型升級、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方面,有3戶企業表示好,5企業表示較好,2戶表示一般。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稅收和土地優惠政策方面,3戶認為好,5戶認為較好,2戶認為一般。
非公企業融資情況有所改善,9戶企業感到融資問題明顯有所緩解,1戶更加困難。從融資來源來看,被調研的10家企業主要來自銀行貸款或向其他去企業借款;獲得融資方面,有5戶沒有融資需求,有3戶有融資需求,僅獲得少部分所需融資;有1家有融資需求,并獲得大部分所需融資;有1家有融資需求并獲得全部融資。
2022年出臺的支持企業紓困政策,5戶企業認為對企業幫助較大,2家認為有幫助,但作用不是很大,3戶認為不能從根本上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調研結果顯示,從目前投資和發展環境總體評價來看,10家企業中2戶認為好,3戶認為較好,2戶認為一般。
七、政府服務方面
總體看:我縣非公企業希望政府和金融部門支持和解決的問題分為三類:一是政策支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降低行業進入門檻,加大產業政策傾斜,拓寬融資渠道,減低貸款要求,加強信貸支持力度,引進技術型人才,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二是資金支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增添創新投入資金補貼。三是技術支持。加強技術型人才培訓及公共技術信息平臺建設,提供公共技術服務。
八、對當前非公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建立和優化有利于非公企業發展的環境。采取強有力的綜合性措施和對策,對非公企業在政策扶持、融資、信息服務、人才建設等方面給予引導支持,并創造公平的營商競爭環境,鼓勵非公企業做大做強,實施名牌戰略。
二是提升非公有制主體自身素質,推動非公企業變革。加強學習培訓,吸收現代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生產經營管理知識,系統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政策,優化企業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制度過渡。并增加投入引進高素質技術人才進行技術創新,在強勢項目技術研發上的投入,給技術人員在產品研發經費、設備等方面的物質需求方面提供保障。
2022年11月18日
太白縣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