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了解我縣民營經濟發展情況,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按照省局《關于開展民營企業發展狀況調查的通知》要求,我們分行業隨機在全縣范圍內選取20戶企業開展民營企業問卷調研工作,了解目前我縣民營企業發展情況以及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瓶頸等問題,同時掌握各級各部門在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落實情況。
一、企業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星”微信小程序開展,20戶調查問卷全部收回。從登記注冊類型看,私營企業11戶;個體企業4戶;股份合作和其他類型企業各2戶;集體企業1戶。從行業看,調查企業涉及農業5戶;制造業2戶;建筑業3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戶;批發和零售業2戶,住宿和餐飲業2戶;房地產業2戶;其他服務業3戶。從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2戶,小型企業10戶,微型企業2戶,非一套表企業5戶,大個體1戶。
二、企業經營情況
根據問卷調研結果:上半年民營企業經營狀況較平穩,20戶調研企業中,經營總體情況“一般”的比例最高,達到70%;其次是“比較差”選項,占比25%;“很好”選項占5%。
上半年營業收入喜憂參半,相比上年同期,有50%的可能性持平,25%的可能性下降,20%的可能性增長5%以內,5%的可能性增長5-10%。沒有出現增長10%以上的情況。
從市場需求看:70%的人認為市場需求情況一般,10%的人認為比較差,10%的人認為很好,5%的人認為比較好,5%的人認為很差。
下半年企業發展預測生產經營情況有所好轉:預計下半年生產經營情況比上半年“稍好”的比例最高為40%;其次是“差不多”的比例為35%;“稍差”的比例為15%;“明顯好”的比例為10%。
三、企業發展現狀
(一)企業用工情況總體良好
從招工情況來看:75%的企業2023年用工人數已經滿足生產需要,無需招工或已經招滿;10%的企業招到部分員工;15%的企業沒有招到合適的員工。從企業聘請職業經理人或專業企業管理人員看:企業聘請有的占40%;沒有聘請但計劃聘請的占20%;近期沒有聘請計劃的占40%。
(二)企業融資情況
認為融資容易選項的占10%;一般的占55%;比較困難選項的選擇比例為35%。獲得全部所需融資和大部分所需融資的占10%;有融資需求但只獲得了少部分所需融資占45%;沒有融資需求的占45%。
從融資來源看:銀行貸款占50%;向個人借款占25%;向其他企業借款占15%;其他融資方式占10%。綜合來看,銀行貸款是最主要的融資來源。
(三)企業研發創新情況
企業管理和研發創新情況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主要途徑看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自行研發占35%;與其他企業合作占5%;無技術研發占60%。有專利的占15%;無專利的占85%。
在創新活動類型方面,15%的人實現了全新的組織模式或組織結構;10%的人向市場推出了全新的或有重大改進的產品或服務;10%的人實施了全新的營銷渠道、促銷方式、產品包裝或定價方法;70%的人表示今年以來沒有開展創新活動。
四、企業發展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存在主要困難和問題表現在:用工成本上升過快、原材料成本高、人才短缺、知識產權保護不力、資金緊張、市場需求不足、配套配件缺乏、技術落后,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管理能力不足,影響企業健康發展。
原材料價格上漲、營銷成本上升、工人工資增加、貸款利息高財務費用大等是擠壓企業利潤的主要因素。
五、政策落實及服務
從企業最關注的政策措施看,有55%的企業選擇加大財政金融支持;35%的企業選擇加大對新設立單位經營場所的支持;25%選擇減少審批和資質資格認證;20%的企業選擇處罰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對于省上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規定、惠企政策情況,90%的企業表示聽說過或知道一些相關內容。認為當地政府在激勵民營企業在轉型升級、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方面做得一般以上的占90%。
稅收減免政策作用明顯,50%的人享受了稅費減免;15%的人享受了政府資金支持;5%的人享受了貸款優惠;40%的人沒有享受優惠政策。
綜合來看,60%的受訪者認為競爭環境一般;30%的受訪者認為競爭環境比較公平;只有10%的受訪者認為競爭環境不公平。20%的企業對當地投資和發展環境總體評價為好;20%的企業認為較好;45%的企業認為一般;15%的企業認為較差。
六、對當前民營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和優化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環境。1.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制定細化的專項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的時效性和可操作性。2.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創造公平的營商競爭環境,對民營企業在政策扶持、融資、信息服務、人才建設等方面給予引導支持,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實施名牌戰略。3.強化為企服務。通過一站式審批服務、精簡審批事項、并聯審批等措施簡化程序、方便企業辦事,強化部門履職服務意識,提供宣傳政策、培訓業務、提升管理和登記融資、培育品牌等服務,為企業幫困解憂。
(二)提升民營企業主體自身素質,推動民營企業積極轉型經營。1.加強學習培訓,吸收現代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生產經營管理知識,系統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政策,優化企業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建立新型人才激勵機制,優化股權結構,并增加投入引進高素質技術人才進行技術創新。3.在強勢項目技術研發上投入,給技術人員在產品研發經費、設備等方面的物質需求提供保障。
(三)拓寬融資渠道。1.爭取各類金融機構降低門檻,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簡化手續,降低貸款成本。對于有資格、夠條件的中小民營企業,應予以重點指導和輔導,使其盡可能的從證券市場、債券市場、場外市場、產業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渠道獲得直接融資。2.強化融資力度。如完善中小民營企業信用評級機制;加強中小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引導金融機構為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低成本融資產品;進一步完善中小民營企業應急轉貸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加大中小民營企業商業信用貸款改革試點力度等,切實為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