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鼎力支持下,我們全面落實“五個扎實”要求和“五新”戰略任務,圍繞推進“四縣”建設、實現全面小康的總目標,攻堅克難,創新實干,圓滿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創了新時代縣域經濟追趕超越的新局面。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47?億元,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5.62億元,增長1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96億元,增長17%;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08億元,增長7.9%;財政支出達到11.35億元,增長18.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217元和9812元,增長9%和9.5%。
2019年是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是加速“四縣”建設、決勝脫貧摘帽的攻堅之年。當前,隨著我縣縣城總規和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的執行,兩條高速路相繼開工建設,縣域全域景區化加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我們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后發優勢充分顯現,錯位發展、跨越發展更加時不我待。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中央農村工作會和省市縣委全會精神,突出高質量發展主線,聚力追趕超越,決勝脫貧摘帽,加速鄉村振興,推進“四縣”建設,奮力走在“四城”建設最前列,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和8.5%。
圍繞以上思路目標,2019年我們要全力抓好六方面重點工作。
一、全力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
搶抓發展機遇,全面拉開項目大會戰,掀起新一輪投資建設高潮。
主攻項目建設。年度投資63.2億元,實施市縣重點項目156個。加快建設太鳳高速、龍王河水庫、虢川河教育園區等34個續建項目,全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方才關文化旅游綜合體、縣城集中供暖提升改造等68個新開工項目,跟進落實路平溝景區開發、街心河濱河商業街等54個前期項目,促進項目滾動實施、梯次推進,改寫紀錄。
狠抓招商引資。突出現代農業、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生態治理等重點領域,包裝精品項目,開展精準招商,力爭全年實現到位資金22億元。瞄準行業領軍企業,定點定向、主動出擊、全面對接,落實衙嶺服務區、拐里康養中心、鸚鴿民宿旅游開發一批意向項目,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個,其中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個。
強化資金爭取。研究吃透西部大開發、東西部扶貧協作、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政策,準確把握中省投資方向,靈通信息,申報項目,爭取資金。繼續堅持領導包抓、部門聯動、全員爭跑的工作機制,持續跟進縣城東區污水處理廠、城市道路連接線、世紀大道綜合管廊等項目,確保年內爭取中省資金12億元以上。
加大財稅征管。今年縣財政繼續安排70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脫貧攻堅、現代農業、城市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招商旅游、鄉村振興和人居環境改善。圍繞重點行業、企業、項目,培稅源、挖潛力、強征管、優服務、提質量;加強政府系統內部財經審計,成立內審組,嚴格審計違規事項整改;加大政府債務償還力度,加快債務置換,緩解償債壓力;推進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改革,嚴控一般性支出,保障財政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二、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把貧困縣摘帽作為首要任務,以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為綱領,整合資源,聚集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聚力脫貧摘帽。緊扣“577”貧困退出標準,堅持“精、準、細、嚴”要求,以移民搬遷設施配套、產業扶貧利益聯結、基礎設施管理、扶貧扶志扶智、脫貧政策落實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對標核查,把所有薄弱環節全面扎實整改到位,確保我縣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通過中省驗收,順利摘掉貧困縣帽子。
夯實產業基礎。強化產業帶動,年內落實產業直補、貼息貸款850萬元,加強技術指導,跟進包抓幫扶,把貧困戶“一主兩副”增收產業落到實處。深入推進“一村一品”產業行動,完善訂單生產、股份合作、托管代養、務工就業等利益聯結機制,壯大44個村集體經濟組織,鞏固減貧帶貧益貧成果。加快產權制度改革,盤活集體資源資產,采取村集體自營、組建專業合作社、招引龍頭企業入股方式,完成投資1.9億元,建設太白河片仔癀麝業藥用基地、桃川中藥材種植基地、靖口食用菌示范園、王家堎林麝養殖示范園,實現區域發展與貧困村、貧困戶精準對接。
狠抓基礎設施。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110KV峽門變電站,改造優化農村低壓線路,為43個村大規模安裝太陽能路燈,建成部分鎮村排污排水管網,強力推進農村氣化工程,實現塘口、靈丹廟17個村接入。落實農村基礎設施“1+7”管護辦法,鞏固項目實效,發揮項目作用。
強化政策扶持。不折不扣地向貧困戶兌現各類政策,把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兜底保障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年內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00萬元,開展“訂單式”精準培訓、“一站式”創業服務,強化貧困勞動力轉移輸出。深化蘇陜扶貧協作,落實航天定點扶貧項目,推進實施國企合力團、高校“雙百工程”幫扶活動,發揮社會脫貧攻堅合力。加強“愛心超市”管理,構建扶貧誠信體系,使政策兌現和扶持與貧困對象精準對接、落實到位。
三、全力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推進縣域全域景區化,創建省級旅游示范縣、全域旅游示范區。
加快建設5A級景區縣城。按照向東適度擴張、向西集約發展、向南突破跨越、向北優化提升的發展思路,構建中心城區“一帶一軸多組團”空間布局,形成全域旅游發展新組團。年度投資12.9億元,實施城建重點項目14個。繼續推進美麗縣城風貌提升、街心河開發、虢川河生態旅游度假區、宏方生態綜合體等續建項目;新建方才關文化旅游綜合體,實施舊村改造、棚戶區改造,沿姜眉路縣城段打造魯冰花海。聘請專業團隊對縣城區單體建筑進行策劃設計,實施縣城品質建設工程。下城市管理“繡花”功夫,加速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縣城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重點打造品牌景區。完成投資4.8億元,實現品牌景區開發新突破。青峰峽景區建設年內取得新進展,路平溝景區啟動建設。
精心構建宜居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編制鎮村建設規劃,拉開村容村貌整治,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推進“廁所革命”;創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全縣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正式起步。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抓好民宿提升改造。
四、全力加快支柱產業升級
挖掘潛力優勢,推動產業全面振興。
健全現代農業結構。在龍頭企業啟動上下功夫,盤活龍頭企業運轉,提升高山綠色蔬菜產業化水平。擴張供港蔬菜基地規模,推進秦綠、秦西現代農業設施改造,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戶太冰葡萄基地建成投用。大力發展全縣中蜂養殖產業,支持蜂蜜灌裝加工、網上銷售,把中蜂養殖業發展成骨干產業。強化食用菌產業培植,擴大食用菌產業規模。
壯大生態工業。投資1億元,繼續實施太金公司探礦增儲,支持投建蟠桃溝尾礦庫;扶持天龍鎢鉬技改擴產;擴大太白貝母繁育,建成中藥飲片加工廠;推進多琳酒業、云棲山泉水提高產量,開拓市場,實現達產增效。完善政策扶持機制,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持續跟進服務,優化投資環境,支持民營企業項目落地,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發展商貿服務業。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項目,打造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推進鎮村示范站點建設,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額1000萬元。改造縣城商業步行街,推進卓越酒店、華偉酒店投用,新建宏悅酒店。
五、全力打好生態環境保衛戰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之以恒保護生態環境,堅決打好青山、綠水、藍天、凈土保衛戰。
全面加強秦嶺生態保護。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根據省委《關于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抓緊修訂完善水資源、礦產資源、旅游開發、交通建設、城鄉建設規劃,確保行業專項規劃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銜接統一。年內完成10個露天采石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任務,規范農家樂經營行為,國營標準化砂石場正式投用。
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堅持主動出擊,強化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順利進展。全面落實“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項舉措,持續抓好“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完成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拆改任務,推進高排放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加強餐飲油煙治理,嚴格管控工地揚塵,集中治理工業污染源,年內完成中幼林撫育2萬畝、封山育林5000畝。
持續深化生態環境治理。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開展土壤污染詳查,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投資6125萬元,實施土地開發整治項目,新增耕地1200畝。完成全縣250戶避災生態搬遷任務。全面推行河長、湖長制,加強主要河流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治理。投資7052萬元,建設縣城第二污水處理廠、世紀大道等重點街區雨污分流工程;實施紅巖河、湑水河水環境治理,開展石溝門小流域治理,爭創翠磯山國家級水土保持示范園。
六、全力推進社會事業大提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發展社會事業。加快虢川河教育園區建設,實施薄弱校改造,推行教學目標管理和教師星級管理,加大教師走出去培訓力度,把太白中學打造成省級示范高中,我縣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復檢。全面開展健康細胞示范建設,多方引進培養急需醫技人才,提升醫療軟硬件設施,推行精細管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舉辦第三十五屆全國象棋公開賽、全省冬令營,爭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發揮縣鎮村三級文化陣地作用,實現演出常態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深化與西農大、陜科大校地協作,建成產學研基地,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完善社會保障。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一站式服務。深化與賈汪區勞務協作,發展鎮村工廠促就業。提升社區服務標準,建設智慧社區。抓好農村幸福院日常運行管理,發揮幸福院自身作用。關心殘疾人、婦女兒童,完善關愛服務體系。
加強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太白建設,持續開展“七五”普法,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構建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加大矛盾糾紛排查,注重解決初信初訪,化解信訪積案。夯實安全生產責任,狠抓隱患排查,完善應急機制,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2019年,我們將著眼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舒心環境,強化公共服務建設,全力辦好“十件事”。
1.縣城集中供暖改造工程。年內投資6906萬元,實施縣城區天然氣供暖系統改造70萬平方米,新建1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氣站和調峰站,緩解用氣壓力,保證供暖質量。
2.農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投資8074萬元,實施全縣農村道路修復改造工程104公里,治理道路塌方2.8萬立方米,整治油返砂水泥路9條,優化路網環境,改善群眾出行條件。
3.城鄉供水及防洪治理工程。投資2840萬元,建成虢川河教育園區供水工程,改造提升梁家山、水蒿川、皂角灣等8處農村飲水工程,實施石溝河、黃牛河重點防洪工程4.1公里,促進水利事業發展。
4.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投資5000萬元,在拐里村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含農產品貯藏區3000平方米、物流加工配送區1500平方米、農產品展示體驗電子商務區1500平方米,切實解決群眾農產品外銷難題。
5.電網提升改造工程。投資7200萬元,在靖口建設變電站一座,架設35千伏高壓線路35.2公里,改善沿線用電環境;實施太白河35千伏線路改造工程,更換鐵塔94座,保障電力通信安全。
????6.智慧城市管理暨游客服務中心投用。投資6000萬元,建成大樓主體,城市展館、智慧旅游服務中心、城管平臺智能化投用,強化縣城服務功能。
7.縣城客運交通樞紐正式運營。完成總投資2800萬元,客運大樓投入使用,站前廣場及周邊設施全面竣工,實現班線客車、城鄉公交、出租車集中運營、零距離換乘,提升城鄉客運服務能力。
8.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00萬元,擴充建設太白中學教學綜合樓,強化改造咀頭中學、黃柏塬小學、太白河小學基本建設。
9.衙嶺至黃鳳山自行車專用道建成投運。投資2000萬元,9.4公里自行車專用道全面竣工,完善導視系統,引進共享自行車,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管理,6月份前建成投用。
10.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全縣44個行政村建成憲法法律講習所,派遣法律顧問,配備專職調解員,提升基層公共法律服務水平。